开眼界 汽车排放造假是这么作弊的

2024-07-30 130浏览
1个回答

自从去年9月大众“尾气门”曝光以来,不光已经涉及到奔驰、欧宝、菲亚特等欧系柴油车,三菱、铃木等日系汽油车也被揪了出来,国内市场更是被曝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这些企业或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的作弊花样层出不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欧系车:全自动高科技作弊

去年9月,大众爆出近年来累计为1100多万辆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作弊软件的丑闻。被美国环保署揪出来的这款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并继而在车检时秘密启动,使汽车能够在车检时以“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在平时行驶时,这些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

欧洲执行的是全球*严的排放法规,要求车企在2020年达到每公里排放95克二氧化碳的水平,换算成汽油大约是每百公里油耗4.2L,远高于同期日本和中国提出的油耗限值4.9L和5.0L。面临排放压力,包括大众在内的大量欧系车采取的措施是生产碳排放较低的柴油车,但是柴油车和汽油车相比,产生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污染都较高,为此车企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在尾气排放软件上动起了脑筋。

截至目前,除大众以外,奔驰、菲亚特、通用欧宝等欧系车也都被查出安装了能根据外部环境自动关闭尾气处理设备的软件,不过这些企业都辩称这是“通例”,是为了“保护发动机”,并且没有在尾气测试中使用。这套说法可不可信还难说,不过以这技术水平真要作弊**是分分钟的事情。

日系车:小打小闹也了不得

4月底三菱爆出排放作弊丑闻,牵涉车辆约62.5万辆。紧接着铃木也爆出未按规定进行尾气测试的丑闻,涉及“奥拓”等车型累计超过210万辆。这两家企业的作弊体量和大众是不能比,采用的作弊手段也没那么高科技,不过他们瞒天过海的本领也不能小瞧。在丑闻曝光后,三菱汽车社长相川哲郎主动承认,公司从1991年开始就采用不合日本国家规定的方法,检测自身产品的燃油效率。换句话说,三菱在排放作弊这件事上已经是个有25年赛龄的老资格运动员了。

以三菱的明星车型eKWagon为例,曾创出1L油跑29.2km的佳绩,也就是说每百公里油耗仅3.4L,在同级别车型中作为“*省油”的车型曾赚足眼球。但据其合作伙伴日产爆料,日产(听说日产*近也被韩国查处排放造假,滴汗啊……)的测试数据和三菱自己的数据相差7%,也就是说这款车的实际油耗接近3.7L。虽然每百公里0.3升不到的油耗差对车主来说实在是很难感受到,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营销噱头。在同级车油耗相近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式“独领风骚”,这招使得也是蛮狠的。

国内市场:用伪劣测试设备蒙混过关

如果说欧系车是利用高科技设备作弊,日系车就相当于是考试时偷带小抄,而国内市场的排放造假简直就是直接改分数了。

去年9月,央视曝光了山东等四省在内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造假黑幕,经过调查发现涉事两家仪器制造公司销售的不合规范的检测设备约占全国市场总量的80%以上,非法收入超过10亿元,每年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涉及的非法收费高达80亿元。这些涉事的检测设备根本就没有取得《制造器具许可证》,从生产源头上就缺乏有效监管。

真的是法规太严的错?

“法规太严,过不了只能动点歪脑筋,也是迫不得已呀!”这是涉事企业的典型态度。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也是一肚子苦水“总不能让过不了关的车子烂那吧!”一副动情的样子简直让人觉得他们也有几分情有可原。

但是,真的是法规太严的错吗?在排放标准*严格的欧洲有作弊,在排放限值不那么严苛的日本和中国同样有作弊,可见这和法规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企业面对法规的态度——到底是正视法规、倒逼自己,还是蔑视法规、纵容自己?或许,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油耗控制会越来越难,但这不等于说排放作弊就有理由。不少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而如果总是喜欢“走捷径”,尝到了些许甜头之后就一路“黑”下去,那就算躲过了目前的风暴,迟早还是要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