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跌阴谋论不靠谱 执行成本太高

2024-09-09 176浏览
1个回答

12月15日,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暴跌13%,今年以来卢布跌幅已达五成。在国际油价“瀑布式”暴跌的背景下,卢布的暴跌使得之前市场上盛传的“石油战”、“货币战”的阴谋论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同。

对于油价暴跌的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林伯强认为,“美国联合沙特打击俄罗斯”的阴谋论不靠谱。阴谋论里的动机、动因可能都有,但执行成本太高,油价大跌的主要原因仍是供需失衡。

“跌穿40美元”很难

“这次大跌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有很大的关系。上次大跌的时候,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依然强劲,这次就不一样了。”

新京报:关于油价大跌的原因,多个产油国强调石油战、货币战等阴谋论。是这样吗?

林伯强: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才是原油价格疲软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情况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油价短期内难有起色。

这次大跌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有很大的关系。

上次油价大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石油需求增长依然强劲,同时在大宗商品方面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这次就不一样了。油价不只是反映现在的情况,还有对未来的预期。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对油价的未来预期会产生影响。供应端方面,美国的页岩气(油)也会源源不断地生产,进一步影响原油价格。

阴谋论不靠谱。阴谋论里的动机、动因可能都有,但执行成本太高。如果想彻底打垮对手,需要维持打击的时间会比较长,这个过程中,己方可能先支撑不住。

新京报:但是,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却一直在强调阴谋论?

林伯强:他们总要有个说法,换成谁,都会这么说。

新京报:2008年,国际油价曾一度跌穿40美元。现在是否会重演当年的行情?两次大跌,有什么不同?

林伯强:重演当年的行情的可能性比较小。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所有金融系统受到影响,进而对油价产生打击。

这次并不是因为危机,所以相对而言,这次可能不会跌到那么低。但是2008年大跌之后,油价恢复的速度很快,这次可能不会有那么快。

能源供应格局已经改变,上次是需求突然间受到打击,不单单是油价跌,股市也跌。这次是基本面的问题,可能不会猛然跌到40美元,但是反过来一样,想恢复回去也比较困难。

很多产油国财政紧张

“解决供需失衡的**办法,就是限产。欧佩克本身是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很难统一协调限产比例。”

新京报:所以说,大跌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基本面?

林伯强:具体说是供需失衡。解决供需失衡的**办法,就是限产。我估计,到50多美元或者50美元的时候,产油国会坐在一起讨论如何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