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主动召回 产业升级倒逼车企“重质”

2024-08-27 75浏览
1个回答

自2004年**例马自达6召回案至今,我国汽车召回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来,伴随我国汽车产销量跃升为世界**,国内汽车召回数量也一路攀升。仅在2014年,就共有100多起召回案例,除了日系、美系和德系品牌车企仍为召回主体外,自主品牌车企的召回案例也有明显增多。

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汽车知识了解更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责任心也日益提高。当前,不只是进口、合资品牌车企在行动,不少自主品牌车企也在追求更好的产品品质、市场口碑。这对于产业整体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而我们的信念就是让汽车产品的质量晒在阳光下,让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让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更加向好发展。 本期专题中,我们将从热点聚焦、体系之困以及行业点评等方面,尽可能地为汽车产业上的相关环节梳理出一条更为清晰的脉络。

产业升级之痛,使得车企与消费者一样,需要加大对汽车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

加速主动召回 产业升级倒逼车企“重质”

国内汽车企业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反应速度,正在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汽车召回网数据显示,截止《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稿前,2015年国内汽车行业已有20次主动召回处理发布,共涉及17家企业的28个汽车品牌、45款车型。相比2014年同期,汽车企业在对待产品质量问题时,已明显加快了解决进程。

近几年来,国内集体性汽车质量问题频发,原因就在于中国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使得整体生产链条“萝卜快了不洗泥”。而在当前整体汽车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汽车产品的集体质量问题也亟须改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使得汽车企业不得不正面产品质量问题。

但就当前行业状况看,中国汽车产业的产品质量规范和监督,还有一条很远的路要走,而其中自然少不了业内人士、消费者的监督,以及汽车企业品牌意识的快速提升。

召回量上升

相较于前几年处理质量问题的态度,汽车企业近两年的情况已得到很大改善。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4年,汽车企业共实施汽车召回122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其中,上半年的召回共44次,数量达114万余辆;而在下半年,各车企突然“发力”,共召回78次,数量甚至超过了2012年全年的召回次数。而这一主动积*的态势,也在2015年得以延续。

业内认为,去年下半年的车企召回次数增多,与国家质检总局的监管更加严格有关。再加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汽车三包”相继颁布,以及从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很多汽车产品缺陷的质量举证工作、赔偿金额和监督责任都被进一步规范,而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维权也可以“有的放矢”。

记者了解到,在新《消法》实施一年之后,汽车行业的投诉量已呈现迅猛增长之势,而汽车企业和经销商的挑战也更艰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满意度,已然成为当前众多汽车生产厂商的共同课题。

在2014年实施召回的车企中共涉及31个进口车企品牌,20个合资车企品牌及11个自主车企品牌。其中,凯迪拉克召回次数*多,共涉及9次;而JEEP大切诺基以5次召回,成为2014年召回次数*多的车型。 除此之外,近几年自主品牌车企看待产品质量问题的观念转变较为明显,2014年共有11个自主车企品牌实施召回,其数量是2011、2012、2013年三年的总和。

有行业人士表示,尽管消费者对汽车企业召回一事仍有抵触,但实际上,汽车召回数量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汽车产品质量的下滑,而车企对产品质量问题关注度的提升,表现出来的则是对消费者责任度的提升。尽管2014年多家自主车企品牌的身影未出现在召回中,但从惧怕召回到主动召回依然还需要一个过程。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工业产品质量还不是很完善,装备制造设备以及工艺,限制了我们一些工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希望厂家发现问题后,能够积*地给予重视以及关注,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避免再发生大的质量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扩大化。”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委主任贾宁表示。

肩负质量重任

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比增长7.3%和6.9%。尽管,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速放缓,但国内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54亿,如何维持好的汽车品质,已成为消费者和汽车企业共同的问题。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了解程度加深,对汽车的高质量需求也日趋提高。而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他们对于汽车产业的诉求正在持续增加,但由于政策和汽车厂家的服务意识跟不上,很多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

根据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汽车投诉与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有关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中,有近三成的投诉是针对发动机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异响、熄火、抖动无力、发动机电控等问题;20%的投诉则聚焦于变速箱。

汽车投诉与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郝庆丰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投诉反馈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企业对于投诉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再加上很多企业将投诉中心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运营,因此车企可能并非不愿意给消费者解决问题,而是运营机制出漏洞,导致了消费者的问题不能被很快有效解决。”郝庆丰透露,现阶段,豪华车企、日系车企的反馈机制相对较为完善,而在合资品牌车企中,部分企业的表现则不太尽如人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者都是厂家的实验田,消费者并不苛求每辆车都百分之百无瑕疵,但当消费者有质量问题投诉时,厂家或经销商**时间不是积*改进,而是推诿或搪塞,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今后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在需求量放缓、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下,一些品牌难免会被消费市场边缘化。”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近年来,中央政府就明确指出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同样,对于汽车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就是其生存的*大依赖。因为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平台化、大规模生产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但车企不能只一味降低零部件成本和工艺制造成本,要知道,把控好“质量关”和“服务关”才是企业长远发展之道。

贾宁认为,近两年国内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整体产业升级已无可避免。这也导致很多厂家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售后服务水平也跟不上,长此以往将会让行业发展出现很大问题。”在他看来,对汽车消费者保护的缺位,短时间会给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带来好处,但是长此以往会给汽车行业发展带来损害。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2014年,一些车企已降低了召回门槛,对于零部件小瑕疵的关注,也更多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国内汽车召回成为常态化后,越来越多的车企会将召回看作是体现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