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投诉量大小对购车参考作用有限

2024-08-16 9浏览
1个回答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业内媒体针对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上的汽车缺陷信息采集系统的相关统计数据信息,对一些**投诉量相对靠前的汽车企业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报道。我认为,如果单纯从这样一种**投诉量的角度去评判一家车企的产品质量问题多与少,是有些不全面的,对于消费者的购车参考作用或者意义可能也有限。

从目前这个汽车缺陷信息采集系统的统计数据来看,大众和福特确实处于投诉量的头两位,单纯从**量来讲,是相对要大。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大众还是福特,其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规模也是居于前列的,其中大众中国的新车总体产销是位居**位的,而福特近年则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福特中国在华的销量也已经接近55万辆。因此,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大众和福特所收到的投诉量排名居前也并不意外。

对于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上的这套汽车缺陷信息采集系统,我认为,其出发点可能并不是要单纯的统计哪些车企的投诉量大的问题,而是要具体的一对一的来帮助普通消费者去解决所遇到的质量问题。我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在公布这套汽车缺陷信息采集系统的统计数据时,在单纯公示投诉量多少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公布这家车企的产销情况或者直接公布投诉量与产销规模的占比情况。

为什么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这么做?

其一,从概率学的角度,产销规模大小与投诉量大小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产销越大,车企面临的**投诉量也就相对越多,如果国家质检总局只单纯提供投诉量多少的数据,则相较于那些本身产销规模就小但质量问题相对更突出的车企,产销规模居前的车企面临的无疑是不公正的“待遇”。试想,一家年产仅10万辆整车的车企与年产达100万辆整车的车企,如果假设两家车企出现质量问题的概念是万分之一,则前者出现质量问题的**量是10辆,而后者出现质量问题的**量就达到了100辆。因此,单纯以投诉量来评价车企质量问题的多与少是不公平和不全面的。

其二,虽然国家质检总局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只是单纯的一片为普通消费者争取利益的初心,但这样一组数据却可以成为一些人以此要挟车企,以期从车企谋取利益的砝码。以曾经在汽车企业工作过多年的经历,车企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协调,甚至于去满足这些人的利益索求,以谋求不影响企业、品牌和产品形象。在我看来,严重一点来讲,这样的情况甚至会影响到车企的正常生产秩序。

如果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如果单纯从产品品质的角度,可能目前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由于中国品牌的产销规模还相对较小,导致其**投诉量相对海外品牌要少。因此,中国品牌遇到的投诉量少,并不能说明中国品牌的产品品质就已经不低海外品牌,甚至要优于海外品牌;另一方面,从中国品牌和海外品牌所面临的目标消费群体可能不一样的角度,由于中国品牌目前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相对低端产品,而海外品牌的产品集中于相对高端和豪华产品,因此,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在面临产品质量问题时,所采取的投诉方式也会有不同,对于诸如在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录入汽车缺陷信息,可能中国品牌的消费者很多不知道有这样一种渠道,而豪华品牌的消费者可能不屑于利用这样一种渠道,反而是海外主流品牌的消费者可能更多的会选择这样一种渠道。

因此,如果要站在十分客观与公正的角度去审视国家质检总局官这套汽车缺陷信息采集系统,我觉得其意义对于国家质检总局自身去开展相应的维护普通消费者权益的工作还有帮助作用,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个系统统计出来的数据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如果实在要参考,则建议消费者将这个**投诉量除以产销量之后,从这个比例数据的车企间的横向比较再行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