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需要怎样政策 动力电池应纳入补贴

2024-08-02 132浏览
1个回答

*近以来,中央层面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多项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关乎环境保护的民生福祉,而且是当前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而且,从技术角度考量,新能源汽车绕开了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承载着民族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厚望。

然而,产销飘红之际爆出“骗补”风波,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或存在偏差和失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制定真正科学、合理的补贴政策,才能真正地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记者近期密集调研和采访,推出《新能源汽车需要怎样的补贴政策》系列报道。

产销**与“骗补”之痛

如果评选近几年来汽车业的*热关键词,“新能源”三个字当之无愧,并必将继续大热下去。今年2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在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更是被提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表态,到2020年,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要达到20万辆。

回顾“十二五”时期,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消费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技术研发、充电设施奖励等,涵盖研发、生产、消费、运行等多个环节,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力度下,我国已登上新能源汽车产销全球**大国的位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5万辆,销量达33.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除了产销量的快速攀升,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快速进步,在应用中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万里客运一位驾驶员的感受是:“纯电动公交车不冒烟、噪音小,无级变速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据记者调查河南、河北、山东、广东等省情况得知,公交企业应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成本普遍下降,如郑州公交每年可节省成本近亿元,石家庄公交、邯郸公交实现节能减排20%以上,石家庄新干线客运节约成本50%。

然而,就在“十三五”刚刚展开的2016年,一边是国家层面表态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另一边却传出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丑闻,让公众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投来更加审慎的目光。

就在去年年底,一个异常数据引起业内关注:2015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上牌量仅10.8万辆。两者之间相差的近7万辆车到哪里去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给出的分析是: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车企为了“骗补”而生产,新能源汽车可能根本就没交到消费者手中。

猴年春节前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此时,新一轮补贴政策恰好正待出台,可以说,承载着厚重期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当下走到一个关键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