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笼罩 专家建议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局

2023-10-25 67浏览
1个回答

十年来油品标准调整多次落后于排放标准

专家建议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局

1月31日,全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深陷雾霾之际,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实际上,国内各个地方的油品标准不统一、油品标准与汽车排放标准不同步的问题相当突出。差品质的油品,曾让多个汽车的排放标准多次推迟出台实施。

记者多方了解到,生产更高标准的燃油,对于国内石油企业来说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升级成本如何分担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至此,一场全国范围内提高汽油质量的行动,已经迫在眉睫。记者将以“硫”这种物质为切口,来剖析雾霾之下标准之争的真相。

危害:

硫含量越高 PM2.5去除效率越低

燃料中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进而在大气中产生硫酸盐。这成为PM2.5中二次颗粒物的重要来源。燃油品质是好是坏,硫含量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指标。燃油中硫含量越低,意味着通过燃油产生硫酸盐的数量越少,机动车因此产生的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率也就越小。

2月1日,北京将实施北京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去年5月,这座城市已经提前将车用汽油标准提高到京五标准,相当于通常意义上的“欧五”。不论是机动车排放标准还是车用汽油标准,北京都****于全国其他城市,堪称*严。

尽管如此,入冬以来,北京仍然饱受多次严重灰霾之苦,PM2.5一度爆表超过1000。1月29日,全国灰霾面积高达130万平方公里,北京属于*重污染。

无情的灰霾揭开了事情的另外一面,即除了少数大城市,大部分地区的排放标准和燃油质量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而大气污染防治,也从来不是某一座城市努力即可。

北京前一段时间的大灰霾天气,让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前董事会主席麦克·沃什联想起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当时的PM2.5超过了500微克/立方米。

PM2.5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然而,还是不妨引用这样一组数据来强化人们的认知。去年,**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的研究表明,PM2.5引起全球超过320万例过早死亡,相当于7400万健康生产年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东亚,引起过早死亡的原因中,室外颗粒物污染排在第四位。

而以北京、上海以及珠三角城市为例,机动车对于PM2.5的“贡献率”在22%~34%之间。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遏制大气污染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而使用低硫的更清洁的燃油,成为一种有效手段。

硫对PM2.5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硫酸盐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一点是影响PM2.5去除效率。麦克·沃什表示,目前*新的PM2.5控制技术已经能够达到****的去除力,但这是要在低硫燃油的条件下。“随着硫含量的增加,PM2.5的去除效力就降低了。即使你有*先进的颗粒物的补剂技术,如果硫含量增加,PM2.5还是会迅速地增加。”

低硫,成为**的目标,然而现实却并不如人意。

现状:

各地油品标准不一

不久前,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中石化成品油硫含量为欧洲的15倍”的质疑,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于1月25日公开回应:中国石化从2012年5月起开始向北京供应京五标准车用油,和欧洲现在实施的欧五排放标准相当。

京五标准车用油,硫含量仅为10ppm(微克/千克),与欧五相同。但这却无法掩盖其他地区使用高硫汽油的事实。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告诉记者,除北京采用京五标准外,只有上海、珠三角、江苏等地使用国四标准,硫含量为50ppm,其他地区执行国三阶段150ppm硫含量的标准。这恰恰是欧五标准的15倍。甚至还有地区使用一、二阶段的汽油。而车用柴油更不乐观,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还是国一的普通柴油,硫含量低于2000ppm。

据测算,柴油车所排放的颗粒物在质量上是汽油车的24倍;柴油车排放在氮氧化合物排放重约占60%。柴油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的尾气排放无疑是*大元凶。

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强制性柴油标准,然而11年过去了,柴油车的排放治理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重型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两度因为油品质量不达标而被迫推迟,这个2010年就想达到的排放标准不得不推迟到今年7月实施。而能否实施,现在还未可知。

困境:

两套标准,谁拖了后腿?

油品标准与排放标准,本来是并行不悖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利器,如今却始终无法步调一致。比如,北京实施五阶段排放标准的重型车,到了外地,却找不到合适的燃油,而外地未到四阶段的柴油车却可以进入北京,这让排放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国四排放标准的车用国三的汽油,这种现象在国内也并不少见。

但在中国,两套标准的实行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异常局面。一般来说,满足相应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油品均提前于机动车排放标准施行供应。

然而,记者总结发现,国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国一、国三和国四,与汽油动力机动车排放标准执行时间相比,相应的汽油标准施行时间分别延迟了2年、2.5年和2.5年。轻型汽油车排放的国四标准,已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但相应的汽油标准实施时间却是2014年1月1日。

柴油车的情况更不乐观。柴油车国三排放标准2008年1月施行,但相应品质的柴油按计划应于2011年7月份供应,而事实表明,国三车用柴油供应至今尚未全面落实。而国四排放标准更因油品问题两度推迟,遥遥无期。

业内共识:技术不是问题

记者了解到,业内达成的共识是,技术绝不是问题所在。以车用汽油为例,国内的大型炼油厂大多具备生产国四排放标准车用汽油的能力。

麦克·沃什甚至认为,如果国内燃油能够达到国四,也就是含硫量50ppm的时候,排放标准可以直接跳到欧六水平,也就是世界上*严格的排放标准。

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对此也表示认同:“做到低硫燃料,就可以实施全世界*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来解决汽车排放导致空气污染的问题。”

卡在哪里:成本是关键

既然国四油不成问题,车的排放标准也不成问题,那么,事情到底卡在哪里呢?

能源基金会北京办公室环境项目主管赵立建指出,油品提升,成本分担才是关键。麦克·沃什表示,以他的观察,中石化和中石油已经具备降低燃油硫含量的技术,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愿意投资升级炼油厂。

另外有数据显示,车用汽柴油由国三标准升级为国四标准,硫含量降到50ppm,成本上涨约为每升0.12元~0.15元。而中石化科技开发部副主任徐惠也曾透露,油品升级带来的成本增加约为每吨200元、每升0.15元。

对于年年叫喊亏损的“两油”来说,这绝不是一笔小投资。

汽油升级成本,

消费者承担多少?

针对外界质疑,中石化也曾公开回应。该公司科技开发部技术监督处副处长付伟曾表示,价格扭曲是*核心问题。国外的汽油升级,或者说成品油升级由三方面共同承担费用:国家承担1/3,税收减免;生产者承担;消费者承担。

能源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交通项目主任龚慧明则认为,如果价格合理,作为公民也应当承担一部分。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则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把油品的质量改善上去。他表示,以浙江、北京为例,提前告知让公众有一定心理准备,合理的涨价是可以接受的。

两套标准两条腿,油品拖了排放标准的后腿,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机构设置上的混乱。

记者了解到,油品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制定,分属两种体系、多个部门管理:即成品油质量标准的制定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掌握,*终由质检总局发布。具体负责工作的是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排放标准往往由环保部门牵头。

郝吉明表示,在去年由多个国家权威专家参与的研究中,提出成立空气质量管理局,参考核安全局的模式。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也被寄予厚望。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已于2010年递交到国务院,但是3年过去,仍未由全国人大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