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的获胜之道 开启汽车自主之路

2024-09-19 67浏览
1个回答

独立自主,即基本上没有任何政策性的支持,也许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变强变大的*好支撑。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自主研发体系的建设很重要。缺了它,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恐怕仍然难有上佳的市场表现。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在今年9月止住连跌,似乎让自主品牌车企们暂时松了一口气。究其原因,当然主要源于市场自我调节功能。但在背后,也不排除是在与外国品牌的真刀真枪拼刺中,自主品牌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与市场环境达成了一定的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存在,则肯定要归功于自主品牌能力的提升。

随着APEC北京会议的逐级展开和***别领导人峰会的临近,一汽、上汽、北汽等多家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相关车型也像往常的“两会”一样,借着东道主之势当仁不让地成为会议官方指定车辆的主流。尽管此次相关自主品牌车辆的露脸被一些媒体称为“另类突围”,但红旗、荣威、绅宝等国内自主品牌中高端车型已经能够反映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些整体素质。在这样突围的背后,我们应当更多看到的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在*为原本和基础能力的研发与工艺制造能力上的突破。

“非正规厂”开启汽车自主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奇瑞、吉利们在筹划各自的首辆汽车产品时,可能没有人会想到,除了当时正在生产的北京212和已经停产多年的红旗与上海,在非正规的汽车厂里还能生产出跑得动的汽车来。

这一魔咒由奇瑞、吉利打破之后,长城、比亚迪、力帆等则像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冒了出来。原来正经的国营汽车厂和已经与别人合资的汽车厂也回过头来,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江淮、华晨等,纷纷以不同的形式和技术途径开启了打造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之路。20年过去了,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波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没能在整体上胜过国外品牌汽车,但在局部和中低档次汽车上已经具有了与国外品牌抗争的实力。只是由于品牌认知度和国人对本土汽车超低的信心,使得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市场表现。

那么,今天的中国自主品牌到底能不能与国外品牌叫板?将来有没有彻底翻身的机会?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自主品牌汽车质量的现状并探究一下自主品牌车企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