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车政策距期待尚远

2024-08-30 19浏览
1个回答

平行进口汽车终于卸下“水货”身份。据悉,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交易2月9日启动试运营。但由于相关规定的准入门槛偏高,经销商普遍存在观望心理,目前加盟的经销商仅有十家左右。

通过压缩中间环节,平行进口汽车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是为其多年来得以在市场“夹缝”中顽强生存的重要倚重因素。如今,平行进口汽车获准在上海自贸区销售,打破了品牌汽车厂家与授权销售公司间封闭运作的模式,传统汽车销售的垄断利润空间将因此受到压缩,这显然是广大消费者所乐见的市场变局。为此,上海自贸区将开放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的消息甫一传出,就有消费者直言对进口车降价充满期待并延迟购车计划。

但需要提及的是,平行进口汽车扩容的主要软肋在于售后服务,是为多年来消费投诉的重点所在,由此带来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价格优势,并成为横亘在经销商发展之路上的一块顽石。虽然依照业内规则,无论车辆以何种方式销售,该品牌生产厂商都应该对售后负责,但在国内市场品牌经销商大多将平行进口汽车屏蔽在免费服务范围之外,诸如数年前宝马[微博]公司就无视全球联保承诺,要求中国经销商停止对宝马美规车的售后服务。而既有平行进口商资本实力普遍较弱、且对未来政策预期不明朗,在维修保养服务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此番并未提出对平行进口商提供额外的政策扶持,而是要求其“依法履行产品召回、质量保障、售后服务、汽车三包、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等义务”。显然,这种与传统进口车商一视同仁的做法加重了平行进口商的运营成本,市场对其价格优势的期待大打折扣。此外,包括“上一财务年度汽车销售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等门槛也将一批中小平行进口商屏蔽在外。恰因此,目前向上海自贸区提出加盟的经销商与预期的数十家规模尚存一定差距,业界期盼的抱团取暖还需时日。

从海外实践经验看,充分释放平行进口汽车在市场中的鲇鱼效应有赖于决策部门的系统性指导。例如,日本平行进口商有专门的行业协会,为汽车通关检验、维修保养、宣传展示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日本有关规定要求,跨国汽车厂商在日本设立的总经销商应为平行进口汽车提供售后服务,对每一辆平行进口汽车都进行单独认证。在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下,日本国内的平行进口汽车集体走出了发展瓶颈,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反观国内,严格的售后服务要求的确有利于消费者保护,但如若此时要求经销商“一肩挑”则难免扼杀其成长活力,决策部门协助整合资源的先期工作不可或缺。对此,北京的亚运村交易市场正尝试通过引入保险公司的方式来破解平行进口汽车“三包”问题,相关绩效还需拭目以待。可见,在国内平行进口商整体实力较弱的语境下,试点政策将其“扶上马”后还应当再“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