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助力中国机车驶向世界

2024-08-29 163浏览
1个回答

解说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车辆总组装车间里,近半年来反复播放着2014年7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公司时的画面。

李克强助力中国机车驶向世界

解说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车辆总组装车间里,近半年来反复播放着2014年7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公司时的画面。

同期(资料)李克强考察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我们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可以说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向国外介绍你们的产品。我也希望将来到国外,走到许多国家都能够看到,你们的产品在那里立足生根。

解说时隔半年有余,总理的这一殷殷寄语让已77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至今感动不已。这位坚守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工作五十余载的专家,回忆起当时为总理当“讲解员”时的情景,深情地说到,“代表作”三个字不仅是总理对南车株机公司过去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自主创新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同期中国电力机车之父 刘友梅

我说我们国家有这样的总理,来帮我们做推销,那我们不努力还行吗?更要努力。

解说刘院士坦言,由于不太善于交际,看到总理,起初有些紧张。但总理平易近人,几句平和的交谈很快就打消了他的顾虑。他一边领着总理登上装配线上的动车组和地铁车辆,察看监控仪表并体验座椅;一边详细地介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成果和“走出去”的情况。

刘友梅说,在机车驾驶室里,察看监控仪表台的李总理问到的“既然已经有了微机显示屏,为什么还要装指针仪表”;以及在机车机器间,看到零配件密封在整齐的模块柜里,总理又随即提出“模块柜方式是否利于检修和保养”……等等这些问题,都让他很感钦佩,他没有想到总理竟然会观察得如此细微。

*让刘友梅记忆深刻的是,总理甚至观察到一款自主研发的出口动车组上保护开关显有英文商标,并且由此发问“为什么要用进口开关”。刘友梅说,他当时实事求是地回答到,个别器件的质量中国和国外还是有差距,所以在设计制造时并不排斥全球采购,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在交流合作中提高。

总理听完以后他说,好的 这个我明白,确实应该这样。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上去,否则我们走出去的竞争力,是不够的。所以他后来下到车(间)以后,对我们职工讲的时候,就讲了这个,质量是生命线,希望大家重视产品质量。

解说过去一年,被媒体称为中国“超级推销员”的李克强五次出访,足迹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的13个国家,在能源、基建等领域,带回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单”。这些遍布全球的“大单”不仅释放了国内富余优质的产能,也为中国与各国找到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模式。而总理*看重的,则是让中国装备在全球市场的开放竞争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也正如总理所寄语的那样,如今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有越来越多的“代表作”走出**,先后进入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南非、马其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随着中国务实外交政策的推进,公司的海外订单快速提升。2014年,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新签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海外订单8个,合同金额约194亿元人民币。这一年的海外订单金额相当于过去四年的1.76倍。

参与中国电力机车**代到第四代的研制开发,亲历了中国的电力机车技术逐渐由引进、消化、吸收真正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后,严谨、务实的刘友梅始终认为,技术引进只是一种手段,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终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要形成独立的技术团队和配套的产业能力。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提出来了,要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解说对于总理来公司考察,刘友梅认为,其背后深意更多在于鼓励南车要坚守创新驱动的道路。而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首位院士,刘友梅也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从单纯卖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的模式升级,中国轨道交通正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输出路径。

总理通过这次视察和考察,这是肯定了株机公司的战略方向,对我们株机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路,产学研用相结合。我们将一如既往,而且将会加快对我们,一些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

解说刘友梅表示,李克强总理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让作为科研人员的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说,总理用务实外交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科研人员们就更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通过自主创新来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向国际。这绝不是靠喊口号可以实现的,也不仅仅是某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使命,它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产业的整体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