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监管力度松 二手车乱象丛生何时终结?

2024-08-29 106浏览
1个回答

我国目前二手车交易**的一部相关规范——《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去年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它实施8个月来,在实际操作中被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二手车市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记者近日跟随一位北京的二手车车主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了解。

二手车市乱象丛生

王琳是北京的一位二手车车主,拥有一辆尼桑轿车,价值在18万元左右。他*近经人介绍去南四环花乡附近的二手车市寻找出手机会。

记者在该市场看到,附近道路旁贴着醒目的大字:为保护您的权益,请不要随意停车询价。车还未驶入市场,很多路边举着“换车”牌子的人就已经招手将王琳拦下。

“这车也就15万元,你说18万元肯定没人买,不信你就去转转。”一位光头举牌人打开车前盖后对王琳说:“你看你这配件都是有问题的,具体什么问题你不懂,我也没法跟你详细解释。”旁边的几位举牌人也都过来帮腔,“是啊,一看这车就不行。”

王琳越听越不踏实,眼看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他赶忙找借口将车倒出。“来换二手车,必须得找个特别懂行的人,不然里面的空间太大。很容易上当。”

他告诉记者,来之前听朋友说过,二手车市场附近有很多“黄牛党”,高价将车主带到一个店,然后店主出面砍价,连吓带喊,将价格杀得很低。

附近一位二手车经销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流动的收车“黄牛党”是暴利行业。专门为二手车店供货,赚取几千元到数万元的回扣。这些钱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后只能由车主承担。

而对于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这更存在一个巨大隐忧——安全与质量。“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二手车交易市场里存在大量的事故车。”一位汽车 经销商告诉记者,二手车的里程表都可以调,经销商也会将旧车进行“做新”,即使出过很严重事故的车也很难从表面看出来。在出售的时候,中间商一般会进行隐 瞒,非专业人士很难看出来。

现行规范被指缺乏强制性

“二手车市场的规模潜力应在万亿元左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记者表示,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已经达到了810万辆。该协会预计到2015年我国二手车市场规模可达到 1000万辆,而2020年有望达到2000万辆。

但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这个巨大的市场在监管上一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强制规范。去年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规范》曾引起社会关注,但众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个《规范》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强制性,实际作用有限。

“这个《规范》实际很难起作用,而且标准很模糊。*关键的是该标准缺乏强制性。”赶集网二手车项目负责人王晓宇告诉记者。

“《规范》所涉及的内容确实有利于二手车市场的良性有序发展,但是从现实层面来看,由于《规范》只是一个参照执行的标准,并非国家强制标准,该《规范》能起到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一位有多年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的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告诉记者。

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与二手车有关的《规范》,受访的购车者李女士表示自己对此并不知情,“我在二手车交易中心看了一些车型,并没有看到有具备第三方鉴定机构报告的二手车。”

“为了保证利润,经销商肯定不会主动去评估,假如消费者坚持要评估报告的话,就只能自己找第三方认证机构去办理,并自愿承担评估费用,本来就是 为了图便宜而选择二手车的消费者自然打消了要评估报告的念头。”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现在汽车厂翻新的技术相当高明,而做一次细致评估的费用要几百元甚 至上千元,如果评估结果不满意,消费者的钱就等于是白花了。”

市场发展呼唤强制性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已经发展多年的二手车行业,交易规则依然是“一锤定音”的买卖方式。消费者普遍对二手车市场存在忌惮之心,主要是源于信息不对称,同时缺乏国家强制标准。

面对巨大的市场和监管滞后,一些创新的模式开始从中寻找商机。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这一孕育巨大潜力的市场应有强制标准,主动作为。传统二手市场也要求变革,不然一些市场创新力量将冲击其业务量。

据了解,一些电商平台开始孕育取代一些中间环节,而包括以赶集好车项目为代表的O2O模式(线上线下融合)上线则对现状进行了更大的冲击。

记者了解到,这些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可以取代4S店、黄牛、二手车商层层环节,通过网络交易与线下服务,节省出约15%的交易费用让利给买卖双方。为了拓展市场,还建立了专业化的车辆评估检测团队,项目人员会全程免费陪同交易,免费代办过户。

“如果传统二手车市场变革再不跟上,乱象丛生,这将是又一个被市场创新颠覆的行业。”罗磊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要呼唤强制性标准出台来规范这个蓄势待发的市场。另一方面,旧有市场不改变,自然会有新的市场创新力量将其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