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自主品牌老大的梦魇

2024-08-22 155浏览
1个回答

在中国企业界,比亚迪曾是*受巴菲特青睐的一家,而巴菲特效应也使比亚迪一度名声大噪。

巴菲特与比亚迪结缘是在2008年9月,当时,股神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约占比亚迪总股份的10%。2009年10月,巴菲特掌握的比亚迪股份一度达到25亿美元,短短两年时间,比亚迪使巴菲特的收益暴增了约10倍。

在巴菲特的影响下,比亚迪的发展势如破竹。2009年,比亚迪的销量达到历史上的新高44.84万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老大。但仅仅一年之后,比亚迪却迎来了危机,公司先后曝出“销售低迷”、“经销商退网门”等诸多负面消息,当年比亚迪净利润也下滑了33.5%。与此同时,关于巴菲特要减持比亚迪的传闻也不胫而走,一时间惹得市场议论纷纷。2011年和2012年,比亚迪的滑坡迹象越来越严重,净利润分别下滑45%和94%;2013年,随着中国车市的强势回暖,比亚迪止住了下滑趋势,较2012年多赚近6倍,净利润大增579%。到了2014年,比亚迪不得不再次面对业绩下滑的事实,全年净利润再次下跌21%。

比亚迪的命运就像在坐过山车,尖叫、兴奋和恐惧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它,从汽车自主品牌的老大,到利润下滑几近一半,再随着市场好转,突飞猛进至*高点,随后又迅速跌入谷底。比亚迪的商业逻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让它在如此刺激的游戏中忽上忽下?

问题一:

逆势进军光伏产业惨遭失败

大众都知道比亚迪是做汽车的,而实际上,光伏行业是比亚迪三大板块之一。

早在2007年,比亚迪就开始筹谋进入光伏产业,彼时,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过了疯狂造富的时代,先于王传福进入光伏产业的大佬们已经确立了其在光伏产业的主导权。但比亚迪并没就此止步,逆势进入光伏行业。

与传统光伏产业的思路不同,比亚迪的思路是,将比亚迪已经拥有的技术运用到光伏产业上,首要任务就是将比亚迪的汽车车身板的技术运用到太阳能光伏技术中以节省成本。这与王传福始终强调的战术不谋而合:比亚迪每进入一个产业,总是从上游核心环节切入,然后迅速向下游终端渗透,打造一条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王传福一直认为,各大业务板块的联动**在于研发端的整合,即将一个新技术难题分解,从各个业务板块抽调骨干进行攻克。电动汽车电池的技术可以运用到太阳能光伏电池中,手机上的技术也可以运用进去。

随后,比亚迪斥资5亿元在陕西成立公司商洛比亚迪公司,加工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几年时间,商洛比亚迪公司签下数个合作计划,预期占用资金超过百亿元。但不幸的是,比亚迪遭遇了光伏产业的寒冬。随着欧债危机的加剧,加上几大光伏应用市场连续削减补贴,全球光伏产业遭受了****的重创,产业链各端的价格一路走低。

2010年,比亚迪的资本开始超过100亿元,在这种局面下,其已建成的100mw光伏产能成为鸡肋。如若继续扩大产能,缺乏资金的支撑,市场前景也是一片模糊;但如果维持当时的规模,几乎可以断定,2011年比亚迪光伏制造业是亏损的。

比亚迪逆势进军光伏产业,其结果便是比亚迪太阳能电池业务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这让原本想在光伏产业有所作为的王传福得到一个不小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