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增长时期车企呼吁松绑 政府管理体制遭诟病

2024-08-15 74浏览
1个回答

“政府需要纠正长期的错误观念,不要总认为自己比企业和市场更聪明,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更适应市场的产品,事实证明我们的主管部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发布现场,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如此表示。

从今年年初开始,整个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低迷已经成行业共识。今年6月的汽车产销数据更是同比自2008年12月以来**次呈现双下降。“微增长”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企业和经销商带来**的压力,也倒逼着政府改革管理体制,释放改革红利。

微增长时代的体制变革

汽车行业一直是政府管制比较严格的领域,高门槛的准入政策、限制广泛的条条框框都制约着车企的发展。这在十年前,对于弱小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政府的保护和限制确实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跃升至全球**大汽车消费市场。“产业发展到今天,没有什么比释放生产力、市场活力更重要的事情。”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副秘书长付于武(点击查看*新人物消息) 认为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产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迫切的需要改革。

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体制改革如此重要,行业对其需求如此的迫切,相对而言其阻力也会越大、触及利益的复杂也是**的。刘世锦认为,目前汽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大概要解决三个问题:准入、退出和创新的问题。

为互联网汽车企业“正名”

谈到准入问题,相信企业有很多苦水要吐。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要在异地投资建厂,除了需要经过国家政府机关的层层批准和备案,还需要斥巨资购买一个所谓壳资源,即已经破产、不存在的,但是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像这样问题在实践中依旧存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参配、图片、询价) 张绥新博士如是说。

除了传统的汽车行业的企业外,准入问题对于近两年大热的“互联网+”的企业的限制更加突出。未来汽车将会是一种跨界产品,如果能够通过鼓励汽车行业之外的创新企业准入,就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刘世锦认为“这些创新有些可能属于汽车行业+互联网,更多可能还是互联网+汽车行业。而目前的汽车行业政府管理体制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空间。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中国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

他进一步举例阐释,像滴滴打车和Uber这样创新的产品出现之后,因其属于“替代性”创新,对传统行业冲击很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以致于政府的态度很暧昧不清,“既不能明确支持,又无法不去顺应市场潮流”。他希望政府能够有足够的智慧去权衡利益,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标准法规滞后 监管不力

目前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去制定的所有标准,都存在两个*大的问题:**,标准制定的过程非常慢,而且经常会出现标准严重落后的情况。第二,产品认证过多,政府机关过度重视事前管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企业一旦取得认证后边的执行缺乏监管。

以新能源充电标准为例,原先预计于8月出台的充电国标,因电网企业、电动车企业、电动车主以及充电桩企业等各方在某些关键技术问题上仍未达成一致,将推迟至年底左右正式公布。

现行的电动车充电国家统一标准2012年才开始正式实施,标准制定中还有许多细节问题未限制到底,加之市场上各类充电产品的一致性不够高,不同电动汽车和不同充电桩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中国汽车产量峰值或2020年出现

微增长时期的到来,虽然会带来竞争的加剧、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但这并不意味着车企不再盈利,无法存活。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竞争力提高,包括车型的调整、新能源汽车运用、互联网普及等等。

但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汽车行业在短期内会走向衰退,刘世锦预计汽车行业峰值期很有可能在现有年产销2,400万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我们测算过汽车行业年产量的峰值将在2018年到2020年左右出现,目前来说汽车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