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设中央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导小组?

2024-08-14 34浏览
1个回答

晚霞金黄澄明且宁静。天气愈好,益增中国汽车市场的肃杀之气。但这也无所谓,未经失败骄傲的成功有何喜悦可言?

有人说1.6升排量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是一种救市行为,有人更认为是对中国品牌汽车的拯救行为。我不这么看,它更多的还应该是一种导向作用,把中国消费者往节能减排方向**。中国自主品牌要想赢得未来,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大力度。

但,必须承认,车厂,包括国外车厂,任何往前一步的努力都非常艰辛。这当然不是说大众柴油车在美国造假导致的那种艰辛,不过也能够折射出这种不易。

前一段时间,沃尔沃推出2.0T的XC90,外界还有不少质疑声,认为这是小马拉大车。实际上,这还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总觉得没有V6,没有3.5升,车似乎就没有气概,根本罔顾如今的2.0T发动机的实力。

现在,在节能减排压力下,汽车厂家纷纷T动力,减少发动机排量,但它的性能远非过往可言,扭矩、马力都十分了得。当后来宝马X5也推出2.0T版本产品的时候,外界的嘲笑声才小了一点。

除了少数一些企业(比如推出蓝芯战略的上汽乘用车),中国自主品牌在传统发动机上很难有优势,中国政府为着天空,为着资源,也为着产业的安全,现在是铁了心要搞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在9月底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这是十分给力的目标,具体的举措也是让搞电动车的人兴奋。

《意见》提出,各地要将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或预留建设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分别为****、10%、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建一座公共充电站。

这枚尚方宝剑提出7条要求强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保障,其中3条更是看得见摸得着。

其一,要简化规划建设审批,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其二,要加大补贴力度,加快制定“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奖励办法,在产业发展初期通过中央基建投资资金给予适度支持。

其三,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将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用地纳入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范围,优先安排土地供应。

我在《意见》看到国家提出要建设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但这显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意见》为此要求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纳入各地配电网专项规划,加快制定、修订或完善有关标准规范,鼓励充电服务企业创新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商业合作模式,以及组建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为防止政令出不了中南海,《意见》要求,各地方政府于2016年3月底前发布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对各地的指导与监督。

这些都是希望能够落到实处的举措,但因为管理部门众多,我还是很担心*终会打了折扣,导致要么各地割据,要么无疾而终。

比如,我看到《意见》要求组建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这就让我想起了2010年由国资委主导、16家央企组建的电动汽车联盟。虽然16家央企负责人在会上签署了《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章程》,但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所以,我总觉得既然已经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考虑到上面能够成立中央足球改革领导小组,为何不能从顶层设计开始设立中央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导小组,这样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国家的决心和保证必要的执行力。从重要性来讲,足球远没有新能源汽车那么重要。

当然,国务院有这个《意见》,力度也是比以往国资委牵头搞的联盟力度要大很多。

李克强总理上月底的会议还带来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昨天,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发放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

上海市政策跟得很紧,也说明其对于未来趋势的把握很准。上月刚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创新分时租赁和车辆共享等运营模式的措施。这也是滴滴快的专车平台能够获得牌照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滴滴快的获得牌照?按照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的说法,业态是方向,有市场,乘客的安全有保障是他们考量是否发放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即公平问题。孙主任说,约租车、专车跟现在传统的巡游出租车,一定是错位竞争的。错位竞争一定是优势互补,和谐发展。这个原因我没有看懂。为什么一定是错位竞争的呢?难道是考虑到老年人不太好打车的缘故?

现在,滴滴快的获得牌照了,其他运营的专车公司是否马上就能够也获得?中国的问题常常是设了一个门槛,但并非所有能够跨过这个门槛的人都能够进入。为什么不能是核准制,而不是审批制呢?

我注意到,在8日滴滴快的获得执照的当天,神州专车在京正式宣布完成B轮5.5亿美元融资。此外,近期优步也宣布融资12亿美元。显然,他们这是在加大嗓门向有关部门喊话。相信,他们也能够获得准入资格,但这已经让他们落了后手。对于竞争,这不是好事。

更不好的是,那些财力不够的专车公司,因为不能及时获取专车执照而更加面临融资困境,*终,未来将是这三家财大气粗的专车公司独霸专车天下。那时,我还真不知道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如何抵抗它们。

另外,当几家寡头垄断这个市场的时候,那么这两年漫天飞舞的专车补贴估计就会寿终正寝,老百姓的便宜专车时代也将宣告结束。所以,我真心不希望只有三四家寡头统治的中国专车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三四家竞争者之间难以掀起真正的竞争。

看看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数十家对手竞争,而出局者现在竟然还没有真正出现,就知道这个市场的威力了。是故,无论是电动车发展还是专车的未来,我们都希望能够看到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