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两极分化严重

2023-10-27 171浏览
1个回答

今年以来,乘用车市场两*分化严重,“马太效应”尽显。所谓“马太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车市**梯队已经形成,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几家都是半年量在60万辆级别,仅有东风日产45万辆的成绩可以跟上。另外,以北京现代为首,包括一汽丰田、长安福特马自达、东风悦达起亚等位居第二梯队,半年销量分布在15-30万辆左右。

目前,合资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十分明显,而自主品牌车型的市场份额继续回落。根据中汽协*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72.8%。7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前十名中,长城、吉利、奇瑞则是依靠每月过万的出口量才保住垫底的位置。可以说,未来国内车市合资车企和自主品牌的差距将拉的更开,大批自主车企将沦为第三梯队。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自主品牌为什么打不过合资品牌,车市“马太效应”缘何愈演愈烈?

自主品牌份额步步下滑。其实,说白了,不是自主品牌退步了,而是合资品牌加强了进攻:豪华车没自主品牌的份,中高端市场严防死守让自主品牌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现在连自主品牌的老巢低端市场都不放过。自主品牌虽然是守着自家门口的千万辆级汽车市场,但面临的状况却是岌岌可危。

事实上,近几年来自主品牌在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上,从行业整体到产品个体与合资品牌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特别在技术门槛*低、自主品牌实力*强、销量*大的低端市场,这一差距越来越大,显示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是整体技术平台和系统管理的差距,这种距离不会因为某一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而消失,也并非靠生产几款热销的产品可以缩短。

自主汽车与合资汽车的鲜明对比至少说明两点:一是今年车市出现了结构性调整的拐点,伴随着收入的增高,人们希望购买品相、质量更好的车子,我们自主汽车的水平跟不上人们的需求;二是销量差距折射的品牌差距。

自主品牌的销量激增是以牺牲利润空间为代价的,“低品牌溢价能力”“低利润产品占据企业市场”是自主品牌获得市场的*根本手段,而这一策略获得的临时繁荣*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抗风险能力薄弱,企业后续发展能力不足。随着自主品牌利润空间的临界,自主品牌产品的价格已经没有太多可以下降的空间,自主品牌潜在的危机已经很深远。更何况,在合资企业在汽车行业利益链条已经形成的背景下,不排除一些话语权大的合资企业在推动在建项目的优化重组审批上会各显神通加快审批。这样一来,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也将更加明显,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警惕的信号。今年或许只是自主品牌*难过一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