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应该对汽车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023-10-25 41浏览
1个回答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以下简称报告)在近日引起了很多争论。今天很多媒体就提到了一个该报告中的预测性观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即将过亿,10年后有望达到2.2亿辆。由于在过去两年,我们的几个一线城市,已经饱受汽车保有量井喷带来的交通压力之苦、环保之苦,对于社科院报告中的十年后2.2亿保有量的预测,媒体界自然现在就产生了很大担忧。

千人保有量不能作为对比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千人汽车保有量,或者百户家庭保有量,当成是我国变成汽车大国的标志。似乎只有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我们才是发达国家了,我们的脸上才能觉得有面子。

然而,结合我国的现状,我国却并不一个适合大量普及家用轿车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国土面积虽大,但除以人口,可用面积、人均国土面积立刻就排在世界末尾了。我们的石油、天然气都在大量进口,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其他国家掐在我们脖子上的威胁,在各项国际竞争中,对我们形成掣肘。

在2012年国庆节的时候,笔者曾经花了几天时间仔细了解香港的汽车管理。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里是全球发达地区之一,但这里的汽车保有量,比现在大陆的一线城市城市却也少得多。

截止2010年年中,香港的人口为706.78万人(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所谓流动人口指居住期在1-3月内),同期香港的私家车保有量为41.5万辆,香港的汽车总保有量为60.77万辆。以此数据来计算,香港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86辆,千人私家车保有量仅为58.7辆。相比之下,美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00多辆,欧洲为600多辆,日本,俄罗斯为224辆。

报告中指出,到2013年**季度,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量,若以14亿人口计算,我国的千人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71.42辆。很显然,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千人私家车保有量早已超过百辆,北京到2010年年底,千人保有量就已经超过220辆,广州到今年年中,千人保有量大约是176辆。

对比不难产生疑问,早已步入发达地区行列,人均GDP达到31828美元的香港,为什么汽车私家车保有量却如此之低,连北京的1/4或全国平均值都不到?香港人为何就没有我们总是提到的所谓的汽车梦?

我认为,在汽车社会的问题上,我们已经走了很多弯路。如果还不醒悟过来,那么我们就只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相对于我国的国情而言,我们的保有量不是太低、而是太高了。必须合理控制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可以想象,如果中国每年的新车销量都有10%的增长率,那也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不用五年后保有量就能再增加一亿。而这五年时间里,我们又能够修建多少公路和停车场、进口多少石油,来满足新增的一亿辆汽车的出行、停车需要?在产品终端不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监控的前提下,这些汽车又将产生多少废气?难道非要等每个城市都成了雾都,我们才肯醒悟吗?

国家政策应该对汽车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政府在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中,起到了太多的作用。很多时候,政府的相关政策只考虑短期利益,却没有把长期影响放在心里(**不是想不到)。交通设施还没有准备好,就出台各种政策来推动汽车市场的大肆增长;还没有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环境,立刻又开始对私车进行限制。民众从政策中得到的只是短期利益(购车节省了几千块钱),付出的却是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利益(长期的交通和环境污染压力)。

所以,在未来时间里,汽车市场是否应该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一架马车,我认为这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美国这样的国家,一项政策往往需要讨论太久才能执行下去;而我们中国,有的时候国家政策执行得太快,*后的结果往往是有些目标实现了,但同时却付出了之前不曾料到的很大代价。

我国经济是否应该放慢一些脚步,让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自然环境污染的治理速度、民众精神文明成长的速度、政治改革的速度、各种腐败治理的速度,跟上经济的节奏呢?

合理汽车文化的根本在哪里?

*近,有很多人在谈汽车文化。于是一股脑儿问题,全都推给了消费者,消费者思想不成熟,不顾实际需求,牌子越高端越好,车子尺寸越大越好,动力性越强越好,甚至在*大能力范围内追求越贵越好。

对此我想,成天指责消费者不懂车,并无益于成熟合理的汽车文化的形成。它应该从哪里来?我认为,这是我国的整个社会的基本文化所决定的。

当前的中国,金钱成为社会的**必需品,所以房子、车子这样的“值钱”的大件,才成会社会各界人士追逐的目标。拥有一套房子,拥有一辆更好的车子,都会被别人高看一等。这与过去看人品、看气质、看文化程度已经完全不同了。国外的达人秀,让社会各界民众体会到了各种追求的意义,而我们的选秀节目,是让各位人士找到了一个新的挣钱途径。金钱已经取代了很多曾经的精神理想,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如何让大部分中产阶级都能够有尊严的活着,这才是我国能够拥有正确汽车文化的基础。当金钱不再成为民众心目中的首要奋斗目标的时候,文化就会自然而然的诞生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精神文明建设只浮于表面,而没有真正取得多大效果。

该如何建立合理的汽车文化?

在汽车文化的建设和引导上,我认为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一个良好的用车环境,而不是总是以各种负能量,来不断冲击消费者的神经。

**,必须要在民生上继续下功夫,保证民众能够有尊严的活着。等到哪天,当代人头上悬着的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都基本解决了,我相信整个社会的文化会更加有利于包括汽车在内的各项消费文化的确立。

其次,降低公车、军车的特权,让汽车的特权性降低到*低限度。当汽车作为社会地位、公共权力象征的地位再降低之后,民众对于汽车的理解就会发生改变。在公车改革中,*关键的不是那些处于底层的日常公务用车,而是现在被默认的领导层违规配车,公车私用。

第三,如果控制汽车保有量得不到全社会的支持,那么通过税收来合理控制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走势就成为必要。可以在不降低整个税收收入的前提下,降低小排量(不必像过去那样,以1.6L排量为线,可以划分很多等级,排量月底,补贴或税收减免越高。后面提到的车身尺寸的控制也可以如此操作)小尺寸车型的税收,而大幅提高大排量和大尺寸车型的各项税收。再将更多的税收集中到油价中,引导民众购买省油的汽车产品,减轻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空间、石油和污染压力。

第四,通过调整对企业的产业和税收政策,来引导其创新和开发根据更加节能环保的车型。而不是为了迎合民众的需求,不断生产更大排量、更大尺寸的车型。中国的汽车产品,已经超越了欧美国家市场一个等级,很多紧凑级产品几乎已经达到国外中级车的车身尺寸了。另外,A00级产品在2011-2012年里,销量迅速萎缩。